自定内容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感受非遗魅力 | 神奇的“鸡笼顶”来了!鄞州区非遗又将新增一个教育基地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0-07-23 16:05:02    文字:【】【】【
 

图为对戏台螺旋娥罗顶进行好后的修整。

717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立群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插花艺术馆内对即将完工的戏台螺旋娥罗顶进行好后的修整。落户在中国插花艺术馆的戏台螺旋娥罗顶营造技艺是省级保护基地,这次制作的戏台螺旋娥罗顶直径2.6米高1.25米,完成后免费向市民开放,给学生作为教育展示用途,并在师傅带领下可以亲手体验,感受非遗魅力。

戏台螺旋娥罗顶,俗称“鸡笼顶”,戏台上部形如鸡笼状的戏台顶,呈饱满的半球穹窿体的螺旋娥罗顶, 形状半圆,放置在屋顶下面,用四根大方木和四根小方木做支撑。井口直径4—5米,雕16个龙头座斗盘旋叠涩,其间用透雕拱板连接。16条盘旋线却有结于穹顶的铜镜,有汇集于海浪花纹之中,龙头、昂头在添金后,更加颜色夺目,正顶辉煌。它主要分布在南方一带,称之为江南一绝。

 

藻井在古代仅用帝王,寺庙的宫殿,而明清寺庙戏台和民间祠堂、会馆也有应用,起到增强空间和拢音作用,且美化戏台的观感,看戏同时看台,使舞台艺术更臻完美。在工艺上采用好精湛的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着重渲染它至高华贵之态。
      好初建造穹顶承重的原理可追溯于汉代,鄞东鄞西考古的地下古墓就有砖拱劵顶,千余年来未曾塌毁。后来在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石窟中出现洞窟顶部的藻井,向上突出的“井”,绘有花草、神佛和云水,称为“藻井”。今存于北宋建筑江北报国寺大殿内就有三个“交木为井”的藻井。明清之后,允许民间祠庙、亭阁建造藻井,于是在鄞州就有一批以此为专长的工匠出现,鄞州瞻岐镇、咸祥镇工匠以罕见的技艺著称于世,并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存鄞州三十余古戏台的顶部,半数以上采用娥罗顶式样,中国美院邓白教授曾于1953年来过鄞县,看到城内城隍庙戏台藻井,认为这是“鬼斧神功的奇迹”(1956版《浙江民间美术选集》)。

 

中国插花艺术馆是鄞州区唯一一家民办国字号博物馆,是集传统插花非遗保护、生态环保与文化融合为一体的传承基地。打造传统插花、灰雕、和古戏台螺旋顶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搭建传承历史文化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由浙江蓝海绿业集团斥资,历时5年时间建成。

开馆三年来,中国插花艺术馆作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统插花、灰雕、戏台螺旋顶制作技艺)、宁波市鄞州区总工会、妇女联合会插花艺术培训基地、中国传统插花师资培训基地、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鄞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鄞商教育培训基地,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同时,不断拓展、延伸艺术馆的文化内涵,建立产业化运营平台,打造文创产业综合体,相继引进了“东方自然风插花”、“中国拼布沙龙”、“浅素传统女红”、“泠之茶艺”等市民文化生活项目,成立“达摩丹青院”、“鄞州区城南成校文化技术学校下应分校”,助力繁荣发展文化教育事业。